本系概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简介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涵盖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是当代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先导学科,同时又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经国务院批准,我系于1982年获生物化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点,2000年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设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 1.历史沿革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随原西安医学院创建于1937年,前身为生物化学教研组,后组建生物化学教研室。主要承担医学生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随着学科发展于1982年起开始开设《分子生物学》课程,1996年更名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隶属原西安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2000年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安医科大学合并,组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和遗传学与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合并成立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系。2012年组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设基础医学院,2015年恢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自1937年始历任系(室)主任为:汪一江教授、贾锡安教授、周兰华教授、田梦玉教授、赵君庸教授、俞小瑞教授、吕社民教授。 2.获得的主要荣誉 1984年和1996年以生物化学学科作为主要支撑学科参与的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研究,获得重要成果,两次获得国际无机化学家协会“施瓦茨”奖(注:施瓦茨奖是以发现硒元素与机休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已故美国生物化学家克劳斯·施瓦茨的名字命名。该奖于1979年设立,以鼓励对微量元素研究作出贡献的各国科学家)。 2003年成为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支撑学科之一。 2006年分子生物学课程分别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2008年生物化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2009年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2010年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2010和2012年分子生物学课程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 2014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团队。 3. 师资队伍构成 本系通过培养和引进,建立了一支学历层次高、结构较合理、学缘广泛、富有朝气、团结协作的学术团队,全系现有教职员23人,其中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校青年拔尖人才1人;96%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有高级职称者11人,59%的教师具有1年以上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有8人在全国或省级学会担任理事或副理事长职务。自1980年以来,本系已培养了一批硕、博士研究生,其中多名优秀人才已成为国内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的领军人才。目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有吕社民教授、俞小瑞教授。 4. 人才培养 本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面向临床、口腔、药学、护理、预防、法医、制药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七年制和八年制,以及留学生开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还承担硕、博士研究生、留学生研究生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教学任务,开设课程包括医学分子生物学、现代生物技术、基因与基因组学等。2007年起参与教改并于2009年起负责侯宗濂医学实验班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俞小瑞教授负责总论部分,吕社民教授负责《内分泌系统》区段)的教学任务。指导本科生创新实验项目44项,其中国家级23项、省级4项、校级17项;指导本科生开放实验项目30项,共指导学生300余人,多次在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中获得各级奖励或国家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证书。近10年毕业博士研究生共35人, 包括留学生2人;毕业硕士研究生共50人。主编规划教材5部,参编规划教材20余部,参编英文版“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获教学成果奖3项。 5. 科学研究 目前我系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前沿理论及技术为依托、与多个临床相关学科紧密交叉,努力解决医学中的主要问题,经多年发展逐步形成的主要研究方向有5个,分别是:(1)关节与软骨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2)代谢性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3)精神与神经疾病遗传学和分子机制研究;(4)慢性免疫性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5)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在上述研究领域,近10年来获得了20项国家自然基金(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1项、青年项目8项)和3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的资质,并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工作,近5年来已在包括Molecular Psychiatry、Journal of Immunology、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Arthritis Research and Therapy、Molecular and Cellular Endocrinology、Rheumatology和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 6.国际交流与合作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十分重视、并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目前,不但同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各大附属医院、国内如清华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等开展协作研究;而且与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Rikard Holmdahl 教授(炎症研究)、美国Oklahoma大学健康中心Robert E.Anderson教授(神经退行性疾病)、丹麦哥本哈根大学Shohreh Issazadeh-Navikas 教授(神经免疫)、美国辛辛那提大学Patrick Tso 教授(脂代谢研究)、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Geert Rea教授 (纳米抗体影像学研究)、 新加坡国立大学、瑞士巴塞尔大学Roth教授 (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等著名实验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另外,每年还选派2-4名优秀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研究学习。 在将西安交通大学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机遇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必将与时俱进、筑巢引凤、汇集人才、搭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平台、不断创新,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诸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做出更大的贡献。 7.学科带头人简介 吕社民 教授/博士生导师 男,55岁,博士(瑞典Lund大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别津贴专家(2014年),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复杂性疾病易感基因的定位与克隆、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分子发病机理、动物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承担医学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工作。主持省级“分子生物学”精品课程(2010;2012),校级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精品课程。2010年西安交通大学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2014年陕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负责人。培养的研究生已获博士学位者23名,2名为外籍留学生,其中3名获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兼任学校教学督导,医学部学术、学位和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暨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分会理事,陕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任《生命的化学》、《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杂志的编委;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1项。近年来在SCI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89篇,其中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53篇。译著2部,主编或参编规划教材11部。 俞小瑞 教授/博士生导师 女,56岁,博士,现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视力和眼科学研究协会(ARVO)会员,《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学分册》编委,《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责任编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教育部博士学位论文评审通讯评议专家等职务。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副主任。承担医学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工作。主持校级《生物化学》精品课程。一直从事信号转导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特别对视网膜变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的研究较为深入。多次在美国Oklahoma大学Dean McGee眼科研究所神经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做高级访问学者,并参与2项NIH项目研究,且与该研究所保持长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持和参与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2项,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多次参加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并作大会发言。在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收录,并被SCI期刊引用近200次。主编和参编论著及高等教材15部。 |